10359189 10152123536931009 1279996261 o

長達六天的行動,第一次來到了北京這個城市,我抱持著探索的態度出發,對著這個鄰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得勝,我想了解這個國家的氛圍、狀態、生活以及整體的策略與做事的方式與流程。

在這一次不免俗的到了很多公立的組織,也到了一些國際企業走走看看,當然還有一堆創投,創業必然會經過一段摸索,而在一次次的累積中找到可能性,成功者的經驗可以借鏡但更需要的是消化並變成自己的樣子,不可取代性將不止是技術而是如何整合串聯出來,本次行動中我看見了幾個價值:

  1. 整合需要一定程度的了解。
  2. 中國不是亞洲唯一的一條路,但它是一個值得觀察與適時導入
  3. 台灣需透過更完整地串聯與密切的整合,將專業更專業建構強大的力量。
  4. 台灣小,所以很適合有高速的實驗環境。
  5. 環境氛圍,是一種重要的驅動力。
  6. 策略推進,分工,提升效率降低風險與成本,各司其職。
  7. 台灣本地資源整合以及相關公部門資源的渠道。
  8. 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合作機制。
  9. 服務的廣度,跨領域的整合。
  10. 虛擬實體的平台降低時間成本,更有效地運用。
  11. 量體,有足夠的量體才有足夠的立基。
  12. 搞定自己更積極橫向串聯。

也看見了一些問題:

  1. 大陸不是唯一的亞洲市場,登陸也非首要選項,而資金來源有多種項目,各種方式都有成本,無謂的跟進對團隊的損耗與空轉,眼前的相關作業就將造成能量耗損。
  2. 有資源的人如何實質協助更是關鍵,而高空讓整體的可行性以及對團隊的效益非常有限,更有可能造成錯誤引導。
  3. 國際化,並非中國化。
  4. 除非你的項目有立即的獲利否則創投在你還沒有模式與機制之前要投非常困難,而天使創投也不是省油的燈。
  5. 台灣孵化器的能量整合度與力道不足,且有消費團隊的感覺,而大陸的孵化器由大企業運作或政府運作,相對資源與力量較完整。

我覺得可以做的:

  1. 在台灣實質的環境建立。
  2. 人力資源的協力培養。
  3. 專業科技人才實質導入協助提升。(組成專業的團隊實質協助團隊專業提升,加快效率服務問世)
  4. 進入學校提早創造需求環境,加快人力導入降低企業成本。
  5. 台灣在大陸的據點。(創業一條街)
  6. 台灣在北中南各地據點。
  7. 每週或者每月的聚會(雲端與實際見面)
  8. 建構此機制的經費資源導入。(工研院、資策會、經濟部、文化部、企業…)

未提供相片說明。
普天德勝孵化器

未提供相片說明。
普天德勝孵化器-空間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軟-孵化器

台灣在整體力道上因為環境以及政策的力道不足,一次又一次的內耗與鬥爭,讓因該被堆疊的能量逐漸被分散,而我認為目前可以做的是民間的串聯壯大,透過一定渠道的整合反過來向政府爭取更像世界爭取,而共進退。

          台灣雲豹育成計劃,當初我看中它的實質資源導入的這個機制,覺得絕對可以有一定的效益,而漸漸的也看到了發酵的樣子,育成跟孵化最重要的都是”育“教育、發育,是需要陪伴給予力量並一起行動的,孵也有一樣的道理,而這些溫度才有辦法讓育達到效果,而成自然就會出現,並且是多元面貌的呈現,賺錢是成的一種,但彼此的合作、人與人的交流、整體脈絡的向上向下建立,我認為這才是真的成並且是一個永續的成。

車庫咖啡 Co-working Space

車庫咖啡,在這一次我獲得最大的啟示,也思考著如何著手透過虛擬與實體的並進而累積更大的效益,2013年建立了HO覓實驗研究所,2014年導入FabLab以及藝術家進駐,建立環境是我深信可以可以擾動的最好方式,但她需要資源與時間,看了車庫我更篤定我的方向是對的,而有了環境吸引到了人,就會看到需求也會看見能量,而這樣的平台將是育成孵化最有效的載體,

圖像裡可能有13 個人
雲計算大會

看見了台灣的好,我們自由開放的接受資訊,也看見了中國的雄心台灣再不自強,一天到晚想倒貼不好好地強化自己的專長以及累積探索創造自己的國際地位,不可取代的位置,想要一蹴可幾將賠了夫人又折兵!國際化並非中國化!爭取自己的位置以及強化國家的能力,會是台灣最大的課題與必須立即努力的地方。

台灣雲谷雲豹育成計畫 http://accelerator.twcloud.org.tw/

圖像裡可能有7 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