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1 RYN1955 e1492944555861

從青輔會時代,到現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勞動部、經濟部,到國發會、科技部,甚至到各地方政府,大談創業&資源挹注,而創業真的可以透過比賽、輔導或者資源挹注就可以成就企業?

在台灣有用Maker基地提供創業、有設立基地提供創業、成立各地學院來輔導陪伴創業,然而,這些需要真槍實彈的戰場上,卻由預算制的政府體制來主導?流程化模組化的機制,討上級長官歡心的場面,回想我創業時的不知今日是何日的,沒日沒夜地為了下一頓飯與貨款努力奮鬥著,在糧食有限的狀態下,必須透過快節奏甚至用比較多的時間來度過初期,更需要更大的活性與調整,來找到自己的樣子,說到這,我想說的是創業每一個時期有著不一樣的需求,而非齊頭式、流程步驟化的創業案例製造機而已。

以下南部以東我觀察到兩個不錯的方式:

台東的創業基金上限500萬

我不得不說,這有一定程度的誘因,經過瞭解台東縣政府有明確的需求與方向,需要願意的團隊一起來成就與行動,而需要透過民間的活性與機動性來創造台東的下一個可能,也藉此形成台東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交互作用在此發生,並透過單一的了解與討論,運用雙向的溝通,知道供給與需求的狀態,而彼此互相支援加值,行政資源與產業所需其實完全不同,但哪一個先決就變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到底要做什麼,必須清楚明瞭,市場就是要說清楚講明白,才有機會獲利。

屏東大店長計畫

這是我看見許多課程裡,終於打對的項目,透過明確的雙向對話與學習,精準的長時間學習交流,類似企業健診的方式,對症下藥,也藉此讓彼此成為同學,有除了專家與學員的學習外,還有橫向平行的互相交流甚至未來可以彼此支援,這將會是這個計畫最有價值的部分,而透過這樣的網絡社群,拉提彼此的市場甚至作異業的合作,彼此也成為彼此的供應者,這將有機會組建出有可看性的生態系。

台灣一堆創業講座,聽故事?

其他我觀察到的大部分都是用講座,經驗分享,但畢竟是別人的經驗,且往往在分享時短暫且不可能真的了解其市場與過程的狀態,大概就是一種聽故事的活動吧,在台灣有大量的講座與分享,這對於實際創業協力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甚至會有一種濫竽充數的感覺,綜觀全台各地的常態課程,實在是乏味且無趣,講者當做宣傳嗎?來的人也非常有限,聽者想要聽到些什麼?也非常困難,總是報喜不報憂且時間短暫。

我建議:

可以雙軌並進的來處理這些業務 第一部分:精準地提出需求&精準的找到國內外團隊合作,並帶團隊出國交流 透過產業彙整與盤整的方式,看見管轄區域的需求與狀態,研擬主軸與方向,主題式的方式來向外招募資源與團隊,讓供給與需求可以非常明確,直接的資源交換加值,對症下藥,並不限國內團隊,以項目主題為主以需求為主。

另外,定期帶團隊出國交流,透過不同國家的互動與學習,視野將可以更加開闊,不同的衝擊與激盪,將有利於整體規動的力道,持續性的刺激與滾動前進,知己知彼更是百戰百勝,唯有走出去才可以看見自己可以在如何跨步。 第二部分:設立試煉場,就是現在大家在做的,因為可以有大量的KPI(畢竟要交差) 或許沒有像第一部分的精準,但也是有主題與需求的狀態,而不是亂槍打鳥的一盤散沙,而精準的攻擊目標,將是重要且必要的關鍵元素。

先找到市場吧!

有市場就是有需求,有需求給予服務才有辦法滾動,最近南部流行貨櫃,高雄的貨櫃在宜家家居附近,屏東的貨櫃在勝利路,我都有去看過,高雄的那個場域空間不在生活主要動線上,建築也只是把貨櫃疊一疊,真好奇當時候的高雄經發局在想什麼?不要讓空間閒置?因該會熱昏。

屏東這棟建築其實就蓋得很不錯,但是一年過去了,如果屏東縣政府想要自己創造市場,弄一個官辦民營的賣場,或者將在台灣已經玩爛的市集作為充數的活動,或者把過去在青少年中心做的熱舞、熱音複製到創業基地,這大概也沒什麼好期待了!大概就是假日轟轟烈烈,平日平淡無奇,守株待兔這絕對不可行的,過去在屏東公園OT的咖啡店都在如此市中心都無法營運,更何況是在非主要動線的勝利路上呢?在這些進駐的廠商我想市場是最主要的,請帶他們去市場上吧!唯有做成生意,才有機會精進。

辦活動熱絡外,還是回到現實,到底如何做好一門生意,我相信青年創業不只是吃喝玩樂而已,期待在滿一年的時候可以看到更多的作為,對於屏東的未來,是否有更深遠的擘劃,屏東的歷史脈絡與精神價值,建構屏東與國際的跳板,而在此團結準備跨出台灣之外,青年不只是一個角色,更是一個世代接軌的媒介,屬於屏東的樣子&屏東的價值,或者解決屏東目前所遇到的難題或需求,而創業不是社福工作,是一個要面對市場獨立的工作,別再做夢了,醒醒吧!

呼籲,用理性理想來面對與行動,夢想,是夜裡夢裡想,創業也不是如此夢幻。

如果是創業店家,我倒覺得不需要耗資數千萬打造,直接在71棟歷史建築中,一樣可以創業一樣可以青年聚集,一樣可以辦市集。

走過而有感與大家分享。

南方青年力發展協會 理事長 簡瑞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