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簡瑞鴻(阿鬨)

發表於2010年 第六屆屏東研究研討會

緣起

屏東救災資訊整合平台,成立時我們力量只有四五個人,疲於奔命的繃緊神經,八月十日,我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家鄉土地!

八月十二日我們啟動資訊傳遞成了一個交換訊息的平台,也進入縣府幫忙處理志工事宜,只希望再快一點~快一點~縮短時間救到的人就越多,讓越多人知道幫忙的人也會越多!而其實我們是做設計的,網路與程式對我們來說實在是不懂,開始拚命找有甚麼方式可以解套現在的問題。

88莫拉克-志工工作

一週內平台招募上百志工,協助縣府處理上千人志工資訊,堅持將資訊詳細記載,有報名的人就知道,要填性別、年齡、專長、從哪裡來、你有甚麼建議、是否提早來、要不要住宿~就這樣過了好幾個禮拜,最後看到新聞說來了兩三萬人次~實在嚇人!

這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需求與問題,所已提出了三大架構平台的概念,緊急救難時需要三大方向:緊急訊息傳遞、志工人力分配、物資供需平台繼續延續這一切,希望可以做到預防,而人類不只是要一直救!

緊急訊息傳遞
當急難發生時最需要的就是要一個快速且統一個平台與地方可以獲得或者求救!這次真的多虧網路,讓訊息傳遞速度真是快到不行,甚至政府是看網路救災~或許很可悲,但是這讓我看到一個契機,網路打破了很多過去的限制,讓訊息傳遞快速~但是,過度混雜~讓真假訊息難辨,這大概是最大的問題。

 

志工人力分配
大量人力需求,到底夠了嗎?要去哪?說實在得是各憑本事,像八八就造成單一地區人力過度的問題,塞爆這裡~變成志工也成為阻礙了~這也是很不好的狀況。志工人力是可以預防與儲備的!

 

物資供需
還記得大量物資來到屏東的窘境,太多太多了~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發布需求,我要八寶粥!!!我要消毒水~~!!這很明顯的想要給的人不知道給啥想要東西的人無地方可以發布~造成物資浪費,相信這一堆的東西~現在大概就是該丟的丟

平時就有所規畫非常重要,當緊急狀況發生時非常混亂,如果又加上此地無法自己先行處理或啟動基本的機制,都要等到外援會讓傷亡更加慘重,團隊在防救災以啟動作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為主體架構,讓各社區與單位成為一個地方第一時間互助的機制非常重要,並提供相關緊急救難課程,讓更多人平時就具備有基本的防救災能力,深植相關觀念於教育,非常重要!

八八水災過後,選擇幕後動員的我們,階段性任務已達到,關閉屏東救災資訊整合網,轉眼也過了三個月,雖然階段性任務結束了,但我們的腳步並沒有因此停下!在2010年號召了綠化意識推廣聯盟,把非常寶貴的救災經驗提升,我們串連原有資源,開發更多相關資源,以聯盟的概念與單位為主來互動,凝聚共識,讓更多議題更有力量。

今年六月進而提出全國非營利組織申請,中華防救災資訊資源整合教育服務協會,預計於十一月底發表睽違一年的民間版公益平台,加強物資、志工等相關工作進行所需要的工具,另一方面,推廣社區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等兩大教育方向,串連紅十字會、救國團、救難隊,計畫課程讓每個人具有更多的防救災能力,在台北因八八成立了台北效力志工協會,以針對專業人力培訓作第一梯次36堂課的訓練,在沒有任何資源狀況之下,一日志工隊,終身志工隊的志願在各地持續延伸!

八月就要屆滿一周年了,我們也延續當時的台灣加油大集氣,與公視擴大此計畫,主軸以【感動台灣行動系列計畫】為核心,定調為每年此時啟動的計畫,我們起於八八,感動台灣,並拍攝了來自北中南預計約百人的2010年版的台灣加油志工加油365日後的永續回憶,將這樣的一份力量,持續永續回饋社會。

從救災看見防災避災的重要性

一、 平台建置

平時的串聯以及互動將是緊急啟動時很重要的關鍵,共同關心各種社會議題,從平時就建立起彼此的默契以及機制(sop),政府建置硬體(工程)防災而民間則建立起軟體(教育)防避災,兩者相輔相成,社區須能先在第一時間自救,或者鄰近的單位社區可互助,將是重點目標。

----------------------------------

²  資訊發布→平台→資訊確認→執行狀況→追蹤回報(聯繫確認or主動回報)平台

讓資訊的正確性提高,有再次確認的機制

平時:

1.  平時的互動,關心我們的社會,參與社會福利的服務。

2.  建置庇護所資料庫、社區避災資料庫、聯絡方式,並轉換成各種媒介檔案保存(ex:列印護貝並與緊急避難包放置一起、電子檔案存於手機或者電腦中),讓資訊不會只有一種狀態當急難需求時取得不易。

3.  養成習慣,並且盡力統一資訊傳遞管道,讓訊息混亂狀況以及處理速度可提升。

緊急:

4.  有這平時的默契可提升動起來的時間加快腳步。

5.  流程SOP,已可複製為目標,讓探查→規畫→啟動→延續,統一的流程

EX:第一時間進駐協助救災,成為志工的引導給:交通、保險、便當、其他

----------------------------------

²  物資→階段的需求

1.  平時:

很多地方有各種小型的需求,但因無法被知道而無資源入,藉由平台我們可加快整合力量,把供需做到最極致。

2.  緊急:

物資需求的收集並進行確認,提高效率。

----------------------------------

²  教育→(規格化可複製)

1.  社區、社區大學 :

A.    基本的常識

B.    避災的基礎,社區的規劃,互相回報的機制(sop回報流程)

C.    社區單位的互動

2.學校 : 大學、小學、中學

a.課程推動計畫:教育處(部) ex:推行類似春暉專案的防救災專案

b.大學:社會服務時數 ex:假日社服工作

919凡娜比機制實驗室

919一發生災害後的一天內立即啟動莫拉克所建置的社群互動機制,運用很短的時間來整合資源與需求,並藉由現有的種子粉絲們大力的傳遞與串聯,於當週的周末,志工立即啟動進入協助,來到枋寮、林邊、佳冬、塭子、來義…等地區,也是過去協助過的地區由當地&志工們同心協力來善後颱風肆虐後的家園,協助資訊傳遞人力、物資需求,讓供需可盡快達到平衡。

機制建立的重要(SOP標準作業流程不可少)

1. 訊息傳遞機制

訊息窗口統一,方便訊息過濾與求證,而應進一步將訊息模式表格化固定化,減少每個人的認定標準不一的狀況。

2. 資源啟動機制

資源訊息部分,各種需求先後順序&緊急狀況、回報是否足夠機制,讓資源可用在刀口上不缺乏也不浪費。

3. 人力啟動機制

資源需求認定以及政府相關協助機制建立,統一窗口一貫作業,救災所需要的就是快速,然而快速來自於平時的熟悉以及流程順暢,否則將浪費在溝通與一來一往的時間上。

4. 政府、軍方與民間組織分工

政府、軍方行政政策推動,具有強制性與廣性,整體效果與資源較充足完整,但政府卻沒有民間組織的柔軟度以及高效率,而軍方有量體可事先部屬但軍方有屬於自己的方式與語言與地方政府串結時較會有問題,而三者如何完整分工合作將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及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

重建路看見產業的需求

1. 產業重建

l   原產業可在重建,而同樣都要花時間,在重建的道路上加入一些新的策略新的想法,讓重建不只是恢復而是更進步。

2. 產業轉型

l   原產業已付之一炬無法再重建回來,藉此重新找尋更屬於此的產業進行轉型工作,讓參與的人再次重新認識這個地方,而產業轉型有可能還需要做到跨領域的串聯與結合,將是一場艱鉅任務。

3. 跨領域整合危機成為契機

l  因為災難大家無私奉獻

l  因為災難大家了解大自然共存重要

l  因為災難讓更多不同產業因此有了交流

 

4. 產銷加值平台

l  運用網路虛擬與實體並進增加銷售管道

l  運用社群集思廣益善用工具,增加互動開創新客群

l  不只讓不可能實現更要讓它發光發熱

產業面我看見了這幾個需求與情形,不管是重建還是轉型,都是一個契機,藉此來檢視這個產業對於此地的影響以及產業調整相信這個時間點再恰當不過了,導入新的想法,進行實驗與改革,把環境、自然、未來,都列入思考未來的重要關鍵,而我們要一個永續的下一步,有階段性的計畫,一步一腳印。

近年來文創產業被大力推動,但絕非凡事掛上文創糖衣就能有所效益,因該確實了解地方文化、需求、狀態,給予適當的串聯與整合,如此才能建立起真正屬於地方且有獨創性的商品,否則最後只淪為紅海廝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