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9004529

【聯合報╱記者 翁禎霞】

星期六的上午,暖暖的冬陽照著縣立中山公園,這裡有散步的老人、聚會的外勞,還有閒晃的遊民,陽光雖然溫暖,但是公園裡的氣氛老是沈沈的,一名在公園裡幫人剃頭的婦人,說起公園的改變就嘆口氣說「公園變了,散步的地方少了,人也少了」。

什麼都沒多 流鶯變多

75歲的吳先生天天到公園散步,看到記者就急切地說:「公園被拿去做生意,什麼都沒增加,就是流鶯變多了」;在公園裡走動的老人還分析流鶯的位置, 他們說,靠近大馬路邊,常有中年女子流連,再往公園裡走,還有大陸妹「站壁」,有時還會嬌嗲地靠近單身的老人,小聲地問「要不要玩一下」?

自從縣立中山公園與馬路的那道牆被拆了之後,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一樣,遊民、流鶯、垃圾等問題被整個掀了開來,連縣長曹啟鴻都曾形容自己為了中山公園,「每天來回經過,總要心痛兩次」。

中山公園位於屏東市中心,民國4年開闢,面積2萬3750坪,日據時代稱為「屏東公園」,由於公園老舊,幾處角落長年被遊民佔據,加上高雄市「城市光廊」的成功案例,於是縣府在3年前以ROT方式將中山公園委外經營。

整個開發案是以10年為期,總投資金額2760萬元,業者可以在精品區(靠中華路附近)、冰品小店區(靠公園路附近)及水上餐廳進行商業行為,但必須負責整個公園的清潔維護。

散步有壓力 議員抨擊

大家都以為公園裡有了咖啡之後,一切就會改變,但沒有想到這一紙合約,沒有讓公園脫胎換骨,反而因為引進商業,讓散步的人開始有壓力,議員多次抨擊 公園「變調」,市民感嘆「童年的回憶沒了」;而原本就盤據在公園的遊民與流鶯也沒有消失,反而因為公園改採開放式,全被掀了開來,承包的業者一樣有苦難 言。

因為中山公園案,前任建設局長飲恨下台,現任建設處長黃肇崇緊盯著中山公園,除了要求業者落實清潔維護外,更禁止擴大商業範圍,儘管縣府勘察後認定原有的綠地並未減少,但是縣府也不否認,公園仍有許多待改善的空間。

繁複的硬體 不如綠地

事實上,中山公園的問題絕不是僅僅在開發業者的身上,流鶯、遊民的問題難道靠業者就可以消弭嗎?整條公園路連接美術館、中山公園、介壽圖書館,這裡原是市區最人文的地段,但是這些據點由文化局、建設局各自開發,這一路少了整體願景,很難想像這是出自同一個縣府團隊。

或許中山公園的問題太多,縣府需要更多解決的時間,但主政者未來應該朝「減法建設」去思考,民眾要的絕不是繁複的硬體,有時候只是一片廣闊綠地。

中山公園未授權開放讓民間擺設攤位

【記者張南/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表示,中山公園雖然已委外經營,但公共區域辦理的活動仍應經縣府核准,始得舉辦並於97年2月1日截止,縣府並未授權廠商任意招商收取攤位租金將公園開放讓民間擺設攤位,民眾千萬不要誤信坊間傳言,以免屆時違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縣 政府建設局表示,春節期間為維護民眾擁有一個舒適安全、衛生及健康的走春去處,除經縣政府核准之活動外,禁止任意違規設攤,縣府公園聯合稽查小組採不定期 稽查方式加強查察,如有違規事項,經命其離去而不從者予以取締開罰,並強制驅離,必要時將請警察局配合於各入口管制禁止攤販進入公園。

建設局再次籲請民眾配合,千萬不要以身試法,同時也不要騎乘機車或腳踏車進入,還給公園「行」的自由與空間。

建設局指出,中山公園出入口明顯處已豎立告示牌,明示違規禁止事項,稽查工作也將持續,以維護公園的整潔,還給中山公園一個優質、自在的環境,讓中山公園成為民眾休閒、遊憩的好去處。